当前位置: 首页>>资源动态>>正文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图书推荐系列之报得三春晖
2021-06-24 13:0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显著特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面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与经验,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文图图整理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结合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分享给爱读书的各位,引导读者亲近阅读,领悟经典,感受平“语”近人。

第五集 报得三春晖

我们中国人常说一句老话,百善孝为先。为什么如此强调孝的重要性呢?因为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天性。所以新时代我们仍然讲孝道。我们通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相关论述当中的用典来深入地领会和学习新时代的孝老爱亲、尊老敬老的论述。

一、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一段话引用了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原文释义: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图书馆相关图书推荐:


书名:《唐诗宋词鉴赏辞典》

索书号:I207.2-61/1

馆藏地点:社科图书借阅室二教B区二楼南


书名:《唐诗三百首》

索书号:I222.742/12

馆藏地点:社科图书借阅室二教B区二楼南

二、2016年12月12号,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的时候讲的。这段讲话看似没有直接用典,但又处处是典。总书记谈了很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首先提到的就是尊老。那尊老、敬老的论述和传统的孝道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可以从过去的哪些经史典籍当中寻找到它的根脉呢?

尊老敬老确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美德,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

而天下平。

原文释义:

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亲人,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说明早在2000多年之前,孟子就已经意识到了,尊老敬老不仅仅只是每个人自己家庭的事,它还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大家庭当中的每一个人。

出自《孝经》:

天地之性,人为贵;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经》里面的这几句话像大白话,根本不需要我们做任何文言文和白话文的转变,我们都能够读懂,因为它表达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秀传统美德,直到今天,这种美德依然没有消失。

图书馆相关图书推荐:


孟子

索书号:B222.54/13

馆藏地点:综合文献阅览室二教B区四楼南


孝经译注

索书号:B823.1/38

馆藏地点:综合文献阅览室二教B区四楼南

文案:韩玉凤

审核:杨 军

关闭窗口